咨询热线

18601148790/010-82385072

资讯中心

about us

查看更多
联系我们

18601148790/010-82385072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9号坤讯大厦11层
电话:18601148790/010-82385072
邮箱:langhongjuan@bjhbyc.com

查看更多

资讯中心>>当前位置:主页 > 资讯中心 >
减税降费助“小微”:村民家门口就业 脱贫致富

就业是民生之本,而小微企业是就业的生力军和主渠道。年初出台的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,不仅降低了小微企业税收负担,促进企业发展壮大,而且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。在贫困乡村,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创业,借力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扶持,打拼自己的美好生活。

从在外务工到回乡创业

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沙口集乡漳河村村北一座深灰色厂房的前墙上,“扶贫微工厂NO.132”几个大字格外显眼。“微工厂不光能自己致富,还给附近村里姐妹供了就业机会。”43岁的闫红燕是沙口集乡东村人,2017年底,返乡创业的她在乡村两级干部的支持下,租用漳河村的3座厂房作为服装厂,是魏县第132个扶贫微工厂。

 

得益于“扶贫微工厂”建设,周银艳在家门口就了业。

 

在魏县,这样的扶贫微工厂已经有156家,重点发展箱包、服装、毛绒玩具等无污染、无排放的家庭手工业。不仅让留守的妇女、老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,同时还给在外务工人员回乡搭建了创业平台。“目前,扶贫微工厂带动贫困劳动力2600多人,人均年增收1.8万元。”魏县县委书记卢健说。

河北省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,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1.38万人,完成全年目标的95.74%;城镇登记失业率3.13%,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。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让群众有了“定心丸”,也让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。

河北省小微企业占所有法人企业的比重在96%以上,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。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,不仅降低了小微企业税收负担,促进企业发展壮大,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,而且促进了就业规模再扩大、就业质量再提升。

远大阀门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隆尧县的民营企业,成立20多年,从一个乡村小厂逐步发展成为行业前三名的知名企业。据财务经理董晓青介绍,按照各项最新税收政策,2019年该公司预计可以少缴税款2000多万元。“这笔资金除了用在更新设备上,为了新品研发和工艺提升,我们还准备招收更多专业技术人员,为企业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注入‘强心剂’。”董晓青说。

此外,随着“双创双服”活动的进一步深化,营商环境提升,市场主体继续增加,发挥了新主体拓展就业岗位的作用,进一步释放就业潜力。

“不到两天时间就办好了入驻手续,还享受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。这里真是创业者的乐园,我有信心把项目做大做强。”在外地做了15年玉雕生意的曹猛,最近回到家乡辛集创业,成为当地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的一员。

自今年5月正式运营以来,辛集市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凭借高质量服务,已成功吸引了52家企业入驻孵化,带动200多人就业,城乡未就业人员创办的创业实体占入驻企业的95%。

从采煤塌陷区到综合性景区

“减税降费政策集中发力,政策辅导精准到位,对于我们来说,无疑是一件大喜事。”江苏省徐州市三和机械零部件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戴杰笑逐颜开。作为徐工集团配件生产的配套民营企业,收到的数十万元“减税降费红包”,为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带来了更大空间,也让他们对企业创新发展更有信心。

既要绿水青山,也要金山银山。徐州是百年矿区,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,在大量煤炭源源外运的同时,数以千计的塌陷地块留在了这里。这些因采煤而造成的“地球伤疤”,一度成为徐州生态环境的痛点。而马庄村就是处在矿区里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落。近年来在减税降费政策的扶持下,通过对塌陷地生态修复、环境综合治理,打造出一座综合性景区——潘安湖湿地公园,大力发展旅游业,一下子把村里的经济局面给打开了,并拥有了以精密铸造、食品、建材、运输为主的16家核心企业。它也成为徐州经济转型的“代表作”之一。

 

在潘安湖湿地公园内的香包工作室,王秀英老人村民们一起制作香包。

 

迎着明媚的阳光,香包文化非遗传人王秀英老人的香包店里,人来人往络绎不绝。“香包店生意越来越好!这得益于国家好的减税降费政策和税务部门的优质服务。负担减轻了,利润增加了,游客越来越多,生意越来越好,收入也就妥妥地上涨了。”80多岁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秀英老人满脸笑容。如今,王秀英老人已经成为马庄村的一张“名片”。她在开发新款香包的同时,还手把手传授技艺给新入门的徒弟们,着实忙得不亦乐乎。

马庄香包的火热,带动了周边600多人就业,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也返乡加入了香包制作队伍。不用背井离乡就能赚取可观的收入,是他们最憧憬的生活。“大规模减税降费后,我们合作社基本不用缴税了,负担下降了一大截,国家的好政策让村民们越干越有劲。”马庄香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厉慧卿高兴地说。

减税降费政策帮助村民打通了致富路,实现了“创业梦”。“我们合作社的花卉种植还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。”“俺家客栈每年减免税款两万多,可以装修客栈几个房间了......”你一言,我一语,减税降费红利在马庄村集中兑现,村民们的获得感满满。

用“扶贫车间”吸纳就业

走进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唐庙镇赵孟村金耀服饰的扶贫车间,机器声轰鸣,一派忙碌景象。

村民郭艳丽正和工友们一起用缝纫机熟练地缝制着服装。她笑着说:“之前在外地打工,不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,村里车间一建好我就回来了。老板说,伴随国家减税降费政策,车间经营也能上个台阶,现在活更多,不比外出打工挣得少。”

近年来,郓城县按照“政府出资,社会援建,引企入驻,集体所有”的要求,鼓励利用农村学校旧址、闲置厂房等场所,在村头开设“扶贫车间”,吸纳闲置劳动力从事服装等产品加工。

“忙时务农,闲时务工”“顾家挣钱两不误”,正成为当地群众生活新常态。伴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支持,入驻扶贫车间的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,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干劲也越来越足。

 

在郓城县同力酒类包装扶贫车间,员工给酒瓶粘贴标签。

 

郓城县扶贫办主任时志荣说:“县里出台扶持政策,甄选部分扶贫车间扩大产业规模,全县151个车间已注册成为小微企业。今年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对郓城县脱贫攻坚来说,就是一场浸润民心的及时雨。”

今年4月1日开始,我国将原16%增值税税率改按13%税率征税,其他各项税费也都有相应的减幅。随后,郓城县615个扶贫车间和137个扶贫爱心企业就收到了扶贫和税务部门联合推送的政策“大礼包”。

郓城县是山东省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之一。一段时间以来,该县大力推行“扶贫车间+返乡创业+互联网+电商+贫困户”模式,建设扶贫车间615个,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入驻,吸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1275人就业。不仅村集体每年实现增收,更令18673名贫困群众享受到收益分红。

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,使得该企业今年整体少缴税款24.62万元,送料贫困户也实现增收38.5万元,减税降费不但助力了企业发展,也让政策红利辐射到了脱贫攻坚中。

琦泉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孔祥骞说:“减税降费政策极大缓解了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,稳定了生产成本,让企业更有底气参与脱贫攻坚。”

来源:国家税务总局
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9号坤讯大厦11层    电话:18601148790/010-82385072    
Copyright © 2005-2020 京ICP备17028520号 涵博永诚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技术支持:mingrui